近年来,中国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崛起了一位重量级古陶瓷收藏家,他的收藏品种涵盖单色釉、青花、多色釉方方面面;年代从春秋、战国至唐、宋、辽、夏、元、明、清历朝历代,林林总总、大大小小藏品不下一万二千件。这位收藏家更在收藏理念上具有独特的思考,写有《我与古陶瓷》、《感悟古陶瓷》专著,受到了海内外诸多媒体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据媒体报道,不少文物收藏界专业人士认为:如果要在中国长三角地区评选「民间古瓷收藏第一人」,则非此人莫属。他就是资深古陶瓷收藏鉴赏家、中国长三角收藏研究会荣誉理事胡平。
胡平坦言:我的嗜好,首先得益于松江历史文化的滋养。他从收藏第一块古陶瓷碎片至今,已整整经历了近三十个年头。他的家乡松江现在是上海的一个区,但在从唐代至清末漫长的历史上,松江则是松江府治所在地,是上海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至今走在松江老城的街道上,仍然能够感受到「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的怀旧魂魄。五光十色的古人遗物,斑驳陆离的文物古迹,闪烁飞动的历史碎片,组成了滚滚滔滔、活龙活现的中华文明史长河,无时无刻在薰陶、滋养、助推他,胡平顺手推舟、自然而然地从对散落在河岸路边的瓷片的收集研究,进而矢志不渝地迈上了收藏中国古陶瓷的艰辛道路。
从一块块瓷片中辨别各个时代陶瓷在造型、胎骨、施釉以及纹饰诸方面的异同,这是胡平掌握古陶瓷知识并形成「实践第一」收藏理念的重要历程。当然,胡平的丰富鉴赏知识更多是得益于阅读图书馆中有关古陶瓷文献,连续好多年,他一有空就去当地的图书馆,经常如饥似渴地阅读、钻研,这使他具备了能够结合研究瓷片进一步掌握古陶瓷鉴定要诀的能力。
胡平又说,真正能够成为收藏家的关键还是跑市场。他认为:「无论是研究瓷片还是向书本学习,这些都是收藏的初级阶段,只有到市场上去经受考验,并且只有在市场的得失成败这个过程中,你才能真正领会我国古陶瓷学问的博大精深,才能真正感受到要成为一个收藏家是多么不容易。」在众所周知的「鱼龙混杂」的市场中,胡平练就了自己的一双慧眼,而且总结出了目前为众多收藏人士啧啧称道的「六多」经验,即多看书、多实践、多比较、多请教、多总结、多看假货。其中「多看假货」一条尤其为胡平所强调,他多次提醒收藏同仁:「缺了这一条,其它五条也就形同虚设了。」
胡平还说,名师的指点、提携则是收藏家飞跃、升华的要领。业界名家是成功的灯烛,胡平善拜名师。如内地文物鉴赏领域的权威人物李知宴、王殿英、黄家祥、维莲、唐恺,正是在他们的悉心指授下,胡平对古陶瓷的理解也从感性认识跃上了理性认识的新台阶,尤其是他们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实战和市场励炼的理念对胡平教益极大,而胡平的实战能力也从此得到了极大提升。
胡平拥有了上述成就收藏家的诸多要素,致使他对中国古陶瓷研究博大精深,同时成就了他面广量大的古瓷收藏,其中有不少精品、珍品闪烁在他灿若繁星的古瓷收藏品中。2011年暮春季节,在上海中福古玩城举行的鉴赏古瓷论坛上,著名鉴赏家维莲,专场展示介绍了胡平的十件藏品。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王殿英,三星堆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队队长黄家祥,中国长三角收藏研究会会长、央视《国宝档案》特约专家唐恺出席了论坛,中华世纪寻宝万里行组委会副主席、国家一级古玩字画艺术品鉴定估价师维莲主持论坛。论坛所展示的古陶瓷精品均由著名收藏家胡平提供,一下轰动了古玩城。业经内地资深鉴赏家鉴定论证,其中部分藏品已由《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和香港凤凰网作了专题介绍。现择要展示,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