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网资讯
定 向 专 攻 五 十 载
作者:本网  发布时间:2011/10/6

               

       

      ——著名画家雒公鸡写真

             倪振良  雒顺林

   

     名家书画院在香港大公报址举办的首次书画展上,雒枫的重彩公鸡格外引人瞩目:看那雄风翩翩,或爪腾飞,或展翅奋翼,或急扑猛进,或借势俯冲,幅幅精气神十足。展看其画册,满纸雄鸡,有引颈报晓,有阔步疾走,有鹤身徐移,有鹰爪欲试,形成了雄、帅、灵、真的独特气韵,给人予别具一格、脱颖而出之感。难怪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周浩然称其为“雒公鸡”,首都师大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教授对其赞不绝口书画行家学恭、邵仲节、洪志存、邓焕章等对雒枫其人其画推崇备至。

古往今来,鸡图簇拥“鸡家”蜂起,“雒公鸡”何以能独树一帜,瞩目画坛?那自然非一朝一夕而至,不妨让我们透过那花团簇锦的公鸡图,看看半个多世纪来画家雒枫风餐露宿、艰辛跋涉之旅吧!

     敦煌万里河山成了得天独的课堂

  

     雒枫,字润泽,号乐汉。出生于晋西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山西的小米养育了聪颖的生灵,乡间的剪纸、年画等艺术启蒙着雒枫幼小的心灵,他在放之余,在黄土坡上用小树枝画来画去,养成了他对绘画艺术的莫大兴趣,兴趣则是成功成才的最好老师,又逢新中国成立的大好天时,1949年雒枫考进了绥德师范学校,进了文艺班,师从留苏艺术教育家刘学智专攻油画并接受严谨有序的美术正规教育、训练,广泛涉猎美术史的种种门派。

雒枫先生特别珍爱的一方印章是“三师弟子”,他的确是位三师高徒。第一位老师刘学智,算是教他懂得美术拓实基础的启蒙老师。第二位则是在中国美术史上颇负盛名的常书鸿大师1936年常先生从法国巴黎等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回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解放后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注重壁画研究到了1954年隆冬,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常先生看到一位20开外的不速之客,天天来到莫高窟,埋头临摹壁画。

一天,年轻人毛遂自荐:我是石油基地的,名叫雒枫,从绥德师范艺术系毕业后进了石油干部训练班,随后分配到了青海柴达木,基地就在敦煌看到莫高窟琳琅满目的艺术瑰宝,趁着大西北石油勘探队冬季好几个月的歇工空隙,特来访古临摹。

常先生一听,十分欣喜:敦煌,这座中国艺术的圣殿,早在汉武帝时代,就成为佛教和佛教艺术自西域东进的站,历经北、北魏、西魏等等十个朝代,敦煌以其厚实的汉文化基础,融入西域传人的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凝聚着中外文化艺术的结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太值得继承探究了。算是千里遇知音,一老一少,在莫高窟越谈越有劲,越谈越投合。雒枫恭恭敬敬拜常书鸿为师,常先生欣然接受了这位好学上进的门徒,择敦煌经典名作,手把手教雒枫如何临摹,如何写生,如何创作前前后后,师生相处整整三年,雒枫认认真真向大师学了三年,致使绘画学养、技艺有了质的飞跃。

石油勘探浪迹萍踪,四处漂浮,雒枫从事地质素描,素描即是作画,本职工作恰与专长兴趣吻合,这是人才成功的最佳状态,雒枫踏画山山水水,作品铺天盖地,成了地质战线远近闻名的山水画专家。

    定向专攻,锲而不舍方能成器

  1958年,雒枫随勘探队到了昆明,有幸结识了时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周霖先生,这是雒枫正式求教的第三位老师。郭沫若称周霖“诗、书、画三超”中央美院院长、著名画家吴作人题予“今生丽水,艺教周郎”,国家领导人常将其大作作为出访礼品赠送外国贵宾

周霖先生了解了雒枫的绘画经历,审视了雒枫的画作,悉其功底不错,好木可雕,便有感而发道:徐悲鸿长于画,齐白石长于画虾,你画花鸟、人物,又画山水,画都不错。不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面面俱到,往往一面不精。伤其指,不如断其一指,你不妨在原有基础上专攻一,攻出点名堂来。名师的指点是通向成功的灯塔,他知周老师是画鸡大家,闻名中外。雒枫也爱画锦鸡,何不向周老师请教,专攻“公鸡”。

周霖一听,喜形于色。公鸡象征着奋发向上,汉代东方溯《占有》中有“岁有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之说,古人将一年之初的首日定为鸡日,深有道理,一唱雄鸡天下白嘛!因之,历代画鸡者群星璀璨,五代的刁光、唐代的边鸾、宋代赵佶、元代陈琳、明代唐寅、清代任伯年、当代黄胄等,不胜枚举,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造诣,有所创新,那非一日之功啊!雒枫深深点了点头,他虚心请教周大师,从创意、构图、形神、色彩,从头学起,一丝不苟,孜孜不倦,专攻公鸡。暑往寒来,年复一年,深攻不止,一攻就是50多年,半个多世纪!怎不水滴石穿,铁棒成针!

               画抒胸臆 赋予生命 不复前人

    

    艺术源于生活原型,在农场雒枫不知养了多少公鸡,细细观其形,其神,析其性,进而跃然纸上,一张张、一幅幅,工笔、写意小写意大写意,年年如此,岁岁不断,耗墨桶灌,用纸车拉。量变必然带来质变,雒枫笔下的公鸡不同凡响了,他主张“变化在心,变化在手。画抒胸臆,不复前人”,达此境界,谈何容易。

   首先要将公鸡画活。那得将活在脑际,为此,雒枫赏鸡、逗鸡乐此不疲,将鸡冠、鸡目、鸡翼、鸡尾、鸡爪的一举一动观察细致入微,烂熟于心,然后,挥毫写生红冠如火,明目若炬,双翼奋飞,彩尾利爪怒张。初期多用工笔,细致入微、丝毫毕现,栩栩如生,宛如彩色复印,那么逼真,那么活鸡活现。

然而,雒枫深知,画鸡不仅要形似,更要紧的是神似,要画出公鸡的本质特征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公鸡具有“文(头戴冠)、武(足有爪)、勇(敢冲斗)、仁(见食相呼)、信(不失其时)”五德。公鸡很负责任,无论是天昏地暗电闪雷鸣风呼海啸,公鸡总是按时啼鸣,从不懈怠误时;鸡是凤凰的原型,雄鸡象征着阳刚之美,历来文人墨客咏鸡颂鸡,总注重雄鸡的上述特征,那是雄鸡之神!雒枫抓住其美感要领,挥洒自如,或鸣、或腾、或冲、或行都教公鸡神采飞扬,正唐寅诗云:头上红冠不用戴,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雒枫画公鸡,不仅形神兼备,而且借鸡发挥,用拟人化手法,宣泄胸臆;或闲庭信步、韬光养晦或目光如炬、高瞻远瞩或引颈长鸣,笑迎曙光雒枫雄鸡图千姿百态,洋溢着画家内心的独白与情感,闪烁着画家为社会、为天下尽心尽责的思想光芒。为刻画好艺术化、人性化的雄鸡,在技法上雒枫颇有创新:将鸡冠、鸡头用戏剧的象征表演手法,引进夸张细写,使之颇具情韵之美而鸡的姿态,则运用舞蹈的抒情意态,或蜷爪腾飞,或鼓翅猛扑,或仰天长鸣,给人予奋发向上,生机勃勃感!

雒枫走南闯北,善于博采众长,将各派画风融于自己的笔墨之中读雒枫雄鸡图,能体味到南派画风之淋漓滋润与北派画风之粗犷奔放的有机结合,透过那或疏能奔马,或密不通风的构图,仿佛领悟了黄土高原的信天游,巴蜀大地的山水情一并融进了雒枫的如彩笔,变幻出了气象万千的百鸡图、千鸡图。

数十年定向、专注的笔耕、揣摩、领悟、奋争,雒枫将公鸡画出了生命,画出了个性,画出了人性,成了画家寄托意志、宣泄激情的载体,于是文思如泉,佳作奔涌。一幅幅富有“雄、帅、灵、真”个性的雒公鸡图,活现在画坛,献给了社会。

四川著名书法家毛远定对雒枫的写真是:从早到晚笑嘻嘻;不见愁眉苦脸时;满脸春风成乐汉一门心思画公鸡;川西景物情常在;晋北乡情人未归;自古丹青不知老;百年童子可期显。

著名收藏家毛永寿对雒枫其众人其作赞不绝口,说他是“鸡王”,《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及港台、东南亚媒体纷纷对“雒公鸡”予以报道、褒奖。雒枫公鸡图被海内外诸多馆所、名人加以收藏,中日会馆将之作为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永久珍藏。

盛名之下,年近八旬的雒枫只是淡淡一笑道:“数点梅花天地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书画个大千世界,我只是在这大千世界中盯着雄鸡作了一点探求而已,倘能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什么,也就聊以自慰了!

这就是著名画家雒公鸡数十年如一日美好追求!这就是一个纯粹艺术家的淡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