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评点诸家
记油画大家韩乐基
作者:  发布时间:2007/3/5

 

 

     

油画是洋画,属洋人所长,油画大家,自然居多是外国人。

然而,俄罗斯的著名画家鲍罗金看了中国一位油画教授的作品,由衷地赞叹道:“这画非常优秀,不但在俄罗斯是属于一流的,就是在整个欧洲也是一流的!”

那位油画家却与俄国、欧洲无缘,他是谁?

他就是中国画坛泰斗吴作人、罗工柳的得意门生——韩乐基。

 

                             在一流的艺术殿堂里

 韩乐基,从小成长于具有悠久中国文化底蕴的北京,孩提时便耳濡目染,饱受京都文化的滋养,喜爱艺术,酷爱绘画。刚满16岁,便踏进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高中一毕业,就报考中央美术学院,尽管全国有一千多人报考中央美院油画系,但学校录取名额只有4名,韩乐基竟一举考上了,而且名列前茅。

 中央美院,全国一流的艺术殿堂,这里名师荟萃,大家云集,韩乐基乐在其中,尽情吸引着艺术的甘霖。素描、色彩、户外写生等,按照科学的油画教程,韩乐基接受着严格、严谨的基本功训练。韩乐基有幸聆听吴作人、罗工柳、艾中信、李苦禅、黄永玉等艺术大师的讲演,还时常受到他们的亲自指导,有多少真知灼见、至理名言,点燃了他聪颖的火花,照亮他求学的通途。尤其是进入罗工柳教授主持的第二画室学习后,韩乐基受到了严格的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的基本训练。当时的第二画室是美院一批留学苏联(前)回国的油画家组成的教学工作室,在创作上强调艺术来源于生活,技法上强调外光,强调忠实自然规律,同时亦吸收了后期印象派的长处。除此之外更强调洋为中用,罗工柳先生经常对学生讲,技法要立足为本民族所用。在这里韩乐基还得到了很多颇有造诣老师的教诲,这些老师中就有当代画坛颇具胜名的油画大师靳尚谊先生。在这样的艺术摇篮里,给韩乐基的绘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9年,韩乐基受国家委派,前往前苏联留学深造,就读于举世瞩目的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俄罗斯,堪称全世界一流的艺术殿堂,不仅拥有完善的教学设备,更具有一套完整的科学教学体系,一个良好的国民艺术教育氛围,韩乐基身临其境,博采其长。他见缝插针,参观了不少凝结大量历史文化艺术成果的博物馆,如历史博物馆、造型艺术博物馆、音乐博物馆、戏剧博物馆、海洋博物馆、古战场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等,从那各式各样通向历史文化的窗口,揣摩俄罗斯的油画艺术发展史,感悟其艺术精髓。其中,彼得堡的艾尔米达什博物馆,韩乐基更是百看不厌,他浏览着270余万件各个时代、各国人民的艺术精品;在那120个西欧艺术部大展厅里,韩乐基欣赏着达芬奇、拉菲尔、米开朗琪罗.提香等等大师们的作品;观摩着精美绝伦的法、英、德艺术珍品;还在远东各国艺术部里,观赏到了数百件中国文物和艺术珍品;尤其是在俄罗斯造型艺术博物馆能看到俄罗斯绘画精品,特别是19世纪以克拉姆斯科依、列宾、苏里科夫为首的巡回画派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使他感到震憾。

在那璀璨绚丽的艺术殿堂里,韩乐基领略了人类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领悟了艺术创造天地的广阔无垠,深感艺术创作之途无穷无尽。在那里他又得到了前苏联绘画大师涅普林采夫的亲自指导,进而使他从不停缀的画笔,产生了质的飞跃。

《俄罗斯风景》、《阳光下的小镇》、《大地的琴弦》、《柯尔克孜少女》等佳作脱颖而出,列宁格勒举办韩乐基个人画展,当地电视台作了专题报导,产生了轰动效应,求画者纷至沓来。韩乐基创作不止,乐在其中。

一个细雨飘洒的早上,韩乐基背着沉甸甸的画具,通过涅瓦河来到涅瓦大街,透过被脚手架遮挡的修葺中的建筑物,韩乐基开始了艺术创作,饱蘸油彩的画笔,在洁白的画布上跳跃,他采用了中国画大写意手法又紧紧把握西画的色彩规律,把细雨中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挺拔雄丽的双塔,庄重的嵌窗白壁,伟岸的陡峭围墙,相映在清水里的苍穹、彩云、塔影、墙体,构图完整,水天呼应;色彩谐调,情景浑然一体。

韩乐基凝神端详,不知从何修饰,忽然,背后传来一声惊呼:“什么都有了,一笔也不要再动了,太美啦!”回头看,是一直在看他作画的艺术家——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导演,他是为拍片找外景路过这里,被这幅画所吸引而驻足的。

恰在此时,一辆小轿车又在此轧然而止,车上下来的是列宁格勒医院院长,他细看了此画,赞叹道:“是天上掉下来一个天才,画神!”并表示要出大价钱,买下这幅画。

“对不起,不能卖,我要带回中国去。” 韩乐基说。

是的,艺术珍品是不能卖掉的,经年后,这幅《彼得堡的礼拜寺》油画,在中国“荣宝斋”标高价陈列时,被美术界一位著名油画家看到,他当即电告韩乐基,让他立即将画收回并说:“那画是神来之笔,灵感所至,再也找不到同样的感觉,创作出同样的神品了,怎么能卖掉?!”

 

 大善若水

诚然,画作是智灵的奇葩。韩乐基长于画水,在他的油画作品中,水,闪烁着奇光异彩。波光鳞鳞的水面上,漂浮着千姿百态的小舟、游艇;一平如镜的水里,倒影着红花绿树、拱桥白石;温顺柔软的水中,锦鱼、水禽畅游出没……啊!承载万物、映照万物、包容万物的水,在韩乐基笔下是那样的厚实、瑰丽、博大;在他那灵动的笔下,我们似听到潺潺溪流,叮咚泉水;似能看到高大的明镜照澈的大千世界;似能感悟到能解饥渴,能栖生命的温柔之乡……

水是无形的,水又是有形的;水是没有生命的,水却是生命之源。

教授何以善于画水?”

教授笑道:“大善若水嘛,我最喜欢水”。

熟悉韩乐基的人,都称道韩乐基能善待一切。

记得在那大革“文化命”的年头,多少文化艺术珍品遭受“打砸抢”的恶运,名为红卫兵的韩乐基,却挺身而出并组织人力,悄悄的将被打入“封资修”之列的大卫、维纳斯等艺术品一件件藏匿起来,先后为中央美院保护了一批珍贵的艺术塑像。面对那些完整无损的艺术教学用具,中国美协主席王琦赞道:“都赖中央美院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文明之师!”韩乐基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他善待文物,更善待文人。正当多少“文人”被当作“牛鬼蛇神”,惨遭“横扫”的时候,韩乐基以“红卫兵”的特殊身份,巧加阻挡。当有人对书画家大动拳脚时,高大魁梧的韩乐基举手制止:“要文斗嘛!”当看到有位职工被毒打得满身是血,危在旦夕是时,韩乐基冲进去,说有“外调”,将其拉出虎口;听到有位资本家家属正被“肉刑”喊救命时,韩乐基奔过去,将其从一群“狂人”的魔掌中解救出来……

熟悉韩乐基的李苦禅大师说:“乐基是个大善人,值得深交,必有善报。”

是的,韩乐基从中央美院毕业后,被分配在天津工艺美院工作。1979年,中央戏剧学院一位来自中央美院的领导,忙将韩乐基调到北京:“回京吧,请您来教书育人!”

韩乐基担任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他常对同学们说:“我们从事的是创造性劳动,旨在歌颂真善美,自己首先要有善心,那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创作出反映真善美的作品来!”

纵观韩乐基的油画作品,从选材、立意、构图到色彩,都是那样响亮、新颖、周正、明快。美国一位艺术收藏家曾说过,艺术应给人以健康向上的启迪,令人向往生活、向往大自然,通过画家的作品让人感到人生是美好的。韩乐基相信人类社会的主流总是美好的,人们渴望通过艺术手法将这种真善美表现出来,这就是他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

                     

         博采·多能

作品源于生活,创作离不开源泉。韩乐基熟悉工人,他父亲担任过首钢工会主席;他了解农民,“四清”时,去过邢台农村;他去过部队数年,与不少士兵交了朋友。韩乐基质朴、严谨、自然而又不失洒脱的奔放画风,就植根于他深切熟知的工农兵大众生活的沃土。

韩乐基坚持写生,走过很多地方,大连、青岛、厦门、泉洲,还有、内蒙古、甘肃等地;鱼港、城景、寺庙、塔宇,皆成油画,《赣南小镇》《鹭江之夜》《石狮海湾》《小栈桥岛》等等杰作均充满着强烈的生活气息,洋溢着勃勃向上的生活情趣,展示着瑰丽的自然风光。那山石、树木、流水、舟船,通过他的艺术创作被赋予灵性和时代感,他运笔豪放、遒劲,渗透出中国画大写意的风采。

随着画家足迹的拓展,事业的开扩,韩乐基的油画创作题材越来越丰富,都市百态,乡村风物,人体、人物,游鱼、禽鸟,山水、花卉,韩乐基什么都能画,什么都画得那么洒脱、逼真。翻阅《韩乐基油画选》:《鲁迅纪念馆》、《八大关小景》、《永定河畔》、《开元寺东塔》、《春到草原》、《田园之秋》、《俄罗斯女性》等精美之作,令人叫绝。中央美院教授毛风德在《韩乐基油画选》的前言中说:“他以一位画家也以一位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大千世界,去观察、去发现,去挖掘其中的内涵,进而去展现大自然本身的魅力,以此来打动观众的心,使观众产生共鸣。因此,他的作品富有生气、大气、贵气,更具有内在的神韵。” 有位艺术品收藏家看了韩乐基的作品爱不释手,他组织行家顾问们,认真评点后,一口气收购了教授百多幅佳作,连连说:“难得、难得,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啊!”

 

     铸造品牌

扎实的功底,美好的性格,丰富的生活,铸造了多能、博大的油画家韩乐基。然而韩乐基不踌躇不前,他着意由博大向精深进发,选择恰当的题材,集中精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描画北京风物,韩乐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的后海离他家最近,后海也是他最爱去的地方。古往今来,后海有多少曲折离奇的故事,令人魂牵梦绕,有多少美妙动人的景致叫人百看不厌。好!就以此为题材,围绕后海,画个《后海系列》,透过后海这个窗口,把瑰丽多姿,历史悠久,气象万千的后海展示给中国与世界。高墙红灯,碧瓦飞檐,参天古木,苍松翠柏,交相掩映,舟来辑往,京调互得,哦,好浓烈的京味啊!看教授创作的《鼓楼之晨》、《北海小西天》、《白石桥》、《银锭桥》、《后门桥》和《什刹海》,给人们带来多少美的享受,理的启迪。

韩乐基的《后海系列》还在一一绘制中,已引起中外油画界与收藏家的热切关注。

油画多奇妙!五颜六色的油彩,通过油画家的妙手,采用变幻莫测的排列与组合,在洁白的画布上,勾画出一幅幅绚丽、灵动、立体、酷肖的油画,那全凭画家独到的感悟、娴熟的技法、不懈的毅力、天赋才能使然。美术界的一位老前辈、美院资深教授这样评价韩乐基的油画:有鲜明的个人艺术风采,他的风景画表达了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充满勃勃生机,色彩基调是清新明快的,手法上是画笔、画刀并用,随机而施,意趣盎然,肌理丰富多变,自然成韵。在对景色的迅速扑捉中,色彩关係和配置都达到了非常准确、精审的程度。他的肖像画如《俄罗斯女大学生》,更是集中地体现了画家敏锐的色彩感、老练的用笔和写实的造型功力。其作品的魅力是匠心似寓意于无意和偶发之中。这种较高品位的写实油画,实属难能可贵!

教授说:“每一幅画,都要营造一个特点的艺术情景,首先根据创作意图,有全局在胸,从整体着眼;再从局部着手,刻画轮廓,把握准确的比例、动势和结构关系;最要紧的是光线、色彩的处理。根据画面的光源,刻画体面的色调、明暗,根据光线照射的程度和明暗交界线的转折,刻画出立体的体与面。韩乐基以其特有的感悟,将画面的颜色处理得那样有节有利,明暗得当,和谐融会在统一的艺术情景中。行家们说:“巧妙、科学、恰当地处理色彩,是教授的拿手一绝!”最直观的是他笔下的花卉,色彩是何等鲜艳、艳丽、逼真,一幅《簇锦》,仿佛是一瓶鲜花实体,抚之有瓣,闻之有味。 韩乐基教授从自己这一特长出发,又设计了一个《花卉系列》,作为向纵深进发的另一方面题材。《葵花》、《野花》、《荷花》、《菊花》、《牡丹》、《丁香》……幅幅花卉,织成片片云锦,又成了韩乐基教授的一大亮点。

     画有专长,综合己长,展示在同一画面中,是画家的又一成功之道。韩乐基教授博画万物,又善于画水,长于花卉。据此,他又设计了一个专攻的《池塘系列》,池塘有水,可纵横驰骋,左右挥洒;塘边有蓁蓁树木,万千花草,可信手拈来,挥洒欲出。于是,在韩教授笔下,《池塘系列》的佳作又扑面而来;《鹤乡》、《荷塘》、《柳阴》、《垂钓》、《池畔》、《倒影》……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现年66岁的韩乐基教授,身体十分健朗,每日笔耕不缀,近年退居二线后,更是潜心创作。夫人曾蓁蓁,也是位颇有建树的画家、教授,是其母亲——近代女画家周先瑜的传人,她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长期从事动画创作;近年退休后致力于油画,国画及装饰画创作,其中的舞蹈人物画集工笔的严谨,写意的洒脱于一体,充分再现了舞蹈的魅力,又突出了动作的力度和质感的刻划,使画面极富有感染力。曾蓁蓁教授的作品颇受海内外的好评。

        韩曾夫妇在生活上相濡以沫数十年,艺术上切磋不停步。至今,他俩依然在绘画艺术世界里勤谨不怠,各显神通,各得其所。

     一对实力派画家,以半个多世纪的优势积累,正在创作出一幅幅出类拔萃、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