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倪振良
·香港《大公报》副总编
·民政部《中国老年报》社长
·香港《文汇报》网络新闻总编辑
·《当代英才》丛书编辑部总编
·《中国反腐网》网络发言人、执行官
韩国强,字卫国,号文脉堂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创作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诗刊》子曰诗社社员、一得阁签约书法家、中国国家工美协会原创艺术馆馆长。
青年书法家韩国强老师
书画评论家高和鸿说:“大体看来,在韩国强的行楷书法作品中,既有颜体的浑厚大气,又有欧体的挺拔俏丽,还有赵体的飘逸灵动,并有汉隶的高古和有北碑的古拙气质,其作品深得经典韵致;又深得书法大师欧阳中石的指点,笔法更进。他喜启功体,又把启功体笔法融入其中。可谓,重百家之长于一身,厚古而不薄今,融古而铸今,推陈而出新。”
当今许多书画爱好者,都爱收藏韩国强的书法艺术作品。初见韩国强,会惊讶于他的年轻,完全与其书法的老辣不成正比。
自小因家学渊源所致,韩国强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韩国强说:“记忆中,祖父从来都是用毛笔写字的,家里有不成文的训条──读书、写字是唯一的出路,所以,我从小就跟祖父学习书法,祖父算是我学书法的启蒙老师。”
古籍碑帖 汲取营养
韩国强大学时期是在被称为中国第一高等学府的北京大学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对他影响很大,北大的深厚文化底蕴让年轻的韩国强如飢似渴分秒必争吸取知识的营养。书法让韩国强在北大有了用武之地。课馀时间他有两件最喜欢做的事情。一是到图书馆,一是到北京琉璃厂文化街。
在学校的图书馆,韩国强看得最多的是书法类书籍。中国书法歷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楷、行书等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走进“九市精华萃一衢”的琉璃厂文化街,韩国强彷彿遨游在中国文化艺术史长河中:辽时的旧址,元明的遗迹,清朝的古董,琳琅满目的古玩瓷器。古籍碑帖,尤其是目不暇接的书画艺术佳作,令韩国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
韩国强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来到琉璃厂文化街,创建了自己的书法工作室─文脉堂。
韩国强老师在文脉堂创作
请教名师 博採众长
韩国强善于向古人学习,融颜、欧、赵诸体楷书于一体,又参与汉隶和北魏笔法;再向当今一流书法大家学习,他临摹揣摩过启功的书法,又去当面请教大师。
韩国强说:“二○一二年是我学艺生涯中难忘的一年,那年我随长辈有幸拜访了当代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得到了先生的指导,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直观地感受书法大家的风范,先生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我感佩不止;先生的运笔如神,画龙点睛令我肃然起敬;先生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更使我豁然开朗,我为成了先生的书法弟子而感到十分的荣幸。”
韩国强又说:“二○一五年是我学书法里程碑的一年,我有幸拜了李思衡(李可染书法亲传弟子)先生为师,李老师对我书法的学习进行了全面的指导,使我的书法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李老师带我一起观赏名家展览,现场给我讲解,一起遍寻书法名家古迹,给我示范演示;一起去拜访当代名家巨匠。李老师让我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书法艺术。”
韩国强正是这样,通过对古今名家书法的学习,博採众长、融会贯通、注重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韩国强老师与李思衡老师应邀赴港
参加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中国书法·美术名家作品大展
书法语言 妙不可言
韩国强深悟:每一幅书法作品,书者与水墨是有感悟与交流的,如同情感、心情一般“妙”不可言;书法是有语言的,如同音乐、舞蹈一般“美”不胜收;艺术是有灵魂的,如同生命一般魅力无限!
落笔前,书者首先要揣摩书写的内容,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诗词大家、帝王将相写下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妙语佳句,其不同的意境、内涵,就该用不同的技法、形式来表现。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此妙语似闪闪灯烛,指引众生,流传千古。韩国强经再三推敲斟酌,决然将魏碑、楷书、隶书、行书诸痕融会一体,兼容并包,疏密有致,一气呵成。良师李思衡看后连连称道:用笔有千年古拙沧桑之感,字相有老练、圆润、庄重之美,布局有错落有致、抑扬顿挫之妙,通篇读来,古朴、凝重的书卷之气扑面而来,彷彿是从古老的石雕上拓下来一般,妙哉!
心静方能出佳作,每每提笔,韩国强总要返座静思,进入清静境界,细细梳理,力求有所进展。一日来到案前,韩国强静静看了一些旧作,发现自己的很多作品稳重有馀而潇洒不足,于是在古人的一些碑帖中寻求帮助。米芾和文徵明的风格给他带来很大启示。脑海里闪出:“一片春光留笔底,半山秋色映湖中”佳句,遂将此下笔而就。整幅作品为斗方,字型大小有异,笔画粗细变化,用墨浓淡相间,笔道急缓有度。整体轻松洒脱,一改旧貌。
艺术创作,往往要凭灵感,经凝神结想,反覆酝酿,忽然创作灵感到来时,必须立即抓住。韩国强深谙此理。《黄州快哉,兰亭美也》正是这样的收穫:当时创作这幅作品前,他写了有两个小时,当休息片刻时,笔虽停,大脑却在飞速运转,总感觉前面两个小时是在做一种铺垫,可又不知道接下来写什么,只是下意识地把一张四尺整张的宣纸铺好,脑海中忽然闪过《兰亭集序》、《黄州寒食诗帖》。创造性灵感到来了,便不由自主写下了那八个字,写后细看,章法布局及用笔皆在“前两个小时”之上,心大悦。细看之,中锋居多,用笔稳健,有“拙朴”之气,无“棱角”之笔。他越看越发喜欢。
韩国强老师为倪振良题字
韩国强说:我视书法若生命,任何一幅完美的作品,都是有其生命的,它是水和墨相结合的生命体,有着强而有力的生命力。任何一幅作品都有其灵魂。它包含了作者本人的思绪和思想凝结而成,正所谓意在笔先,境由心造一般……
本期撰文: 倪振良
本期编辑:云淑云卷
韩国强介绍:
韩国强,字卫国,号文脉堂主,祖籍山东,现定居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习书,拜欧阳中石、李思衡(李可染亲传弟子)门下。
现为: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创作员
陶磁印社常务副社长
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诗刊》子曰诗社社员
2017年1月13日香港《大公报》刊发《熔古铸今 推陈出新》韩国强文章及书法作品专题报道
2017年6月11日香港《文汇报》刊发《在公益活动中感受书法的快乐——记青年书法家韩国强》相关文章及书法作品专题报道
2017年12月应邀赴港参加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中国书法·美术名家作品大展
2017年12月为新华社推出的微电影 《每个人的“12·13”》题写片名